时装设B体育计师兰玉:以时装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符号

      |      2024-05-18 09:00:17

  B体育2024年的五一假期,中国美术馆人流熙熙攘攘。走进位于主体建筑右侧的5号厅,一种时尚优雅的别样感觉扑面而来。由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题字、名为“诗韵霓裳”的时装艺术大展在这里展出。这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首个中国当代服装设计师的作品个展。

  苏绣、霓裳、手绘设计稿……22件华美时装围绕在中国青绿山水背景周围,现代时尚氛围之中显露出中国精神的内核。等走进细看,才发现每一件时尚礼服都以一首中国古代诗歌为题,而服装设计灵感也是来源于诗歌的意象,如《兰玉满庭芳》《望岳》《将进酒》……这些作品运用了苏绣、堆锦、绒花等古老的非遗工艺,中国文化的精神密码在礼服上被激活与再现,让时装显示出不一样的中国风尚。

  这些中国时装艺术的作者是兰玉,一位85后设计师。她出生于苏绣之家,自幼耳濡目染,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自2005年“LANYU”品牌创立以来,兰玉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和技艺与当代时装设计相结合,以中国式美学展现当代服装设计。这次展览以“诗韵霓裳”为题,正是来源于她服装中对诗词歌赋意象的追求与表现。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诗为魂,呈现了她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深刻认知,与对中国时装艺术在世界舞台上精彩表现的期待。

  展览现场,艺术中国对兰玉进行了采访。通过她的讲述,我们更好地走进她的内心世界,以及蕴藏在她作品中的对时装艺术与中国文化的思考。

  艺术中国:本次展览的名字是“诗韵霓裳”,为何以“诗”作为此次设计的核心?

  兰玉:是的,这个想法很大胆,很需要勇气,但其实又是一种必然。如果要形容自己当下的心情的时候,所有的华人都会无意识地用诗去咏叹。比如如果我们在国外过中秋,看着明月,发朋友圈不可能是一句英语,而会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是我们华人的一个习惯,而且我们以此为傲。

  这一次展览中的22件作品对应了22首诗,都是来源于对我周围小伙伴的征集。都是80后、90后这一代。选题会是在两年前进行的,当时大家都很感动。我们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些场景。妈妈一边绣花、缝纫,同时一点点教我学习诗词。当我们不爱吃饭的时候,妈妈肯定要讲那一首《悯农》”,所以诗词是深深地刻在我们记忆之中的。

  我们希望征集到感动过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诗歌。其中,我贡献的是《将进酒》,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喜欢的一首。服装设计作品《将进酒》中间的铠甲是酒杯的一个变形,边上的水是模拟在酒杯里溅出来的样子。我想象如果一个女性非常有侠气该是什么样子,同时她身上穿的礼服像流水一样围绕着她。

  这次能够在中国美术馆做展览非常难得,我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因此我没有仅仅把自己过往的作品筛选整理,做一个回顾展览。而是希望完成这样一次挑战,借由中国美术馆这个最高的殿堂,向大众分享我希望传达的关于中国文化的理念。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也呈现了苏绣,同时在你的设计上运用了堆锦、绒花等非遗工艺,能讲讲你的思考吗?

  兰玉:苏绣是我的家传,我妈妈祖籍是苏州,她是兰氏苏绣的第四代传人。怎么能够留住原来传承的灵魂,又能有创新,我们当下很多非遗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因为苏绣是我的家传,所以对我真的是有点“举轻若重”。

  苏绣其实从古到今都是用于服饰的,像龙袍、旗袍……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如何去创新是一个难题。我从2013年开始勇敢迈出这一步,将苏绣与成衣礼服、婚纱结合。让苏绣看起来更当代,现在来看我们取得成功了。

  因此这次展览中,我们也重点呈现了兰氏苏绣。顺色绣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说花5年时间能绣到普通的苏绣,顺色绣就要10年时间。比如我们这次展出的《斗鱼》,是我们2014年在巴黎大皇宫展出过的。斗鱼的造型感很强,它的颜色与游动的样子非常的美。像它的尾巴,是加入了一点点深红色慢慢散开。基本上兰玉所有的设计都是同一个颜色,我们很少有对比色,顺色绣是我们的一个审美的缘起。

  这次还特别展出了三幅表现水的当代苏绣作品。中国人爱水,历朝历代都有文学艺术作品来表现,水很像女性,它很温柔又最有力量,水也是中国人品德的一个表现。这三幅作品是按照想象来的,如果一盆水直接泼到了墙上,它定住同时又有冲击力的感觉。

  将非遗工艺运用到服装设计之中,首先还是因为它合适。手工类的东西会慢慢走向消失,但我们会尽量延长它的时间,并让大众欣赏到它的美。我会在我的视野内尽量用到这些传统的手工艺,比如我家里有苏绣,就用到了苏绣。因为经常去南京,接触到了绒花,而且这位传承人做的非常好,我就把绒花也应用在设计之中。只有经过市场化的选择,大家真的喜欢,才会让非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兰玉:是的,这几年流行的的新中式更多的还是外形上的款式,比如只要是马甲上带盘扣,似乎就是新中式。但是它的局限性其实非常大,有很多人穿上可能并不好看。我们推广一个设计或是一个新的艺术品类,它要具备两点,第一个是民族性,再一个是时代性。如果女孩们穿上不好看,这股风潮是不会长久的。

  我们这次展览用了很多花和各种植物的元素。中国哲学与人和自然是和谐相处,是天人合一的。我们很希望通过这种很空旷很悠远的这种颜色,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人是有心胸的,是能包容万物的。我们很希望把时装艺术作为中国文化推广的一个领头羊,让大家看到的,因为它很利于传播。比如这次在戛纳电影节上,有几位明星穿着我们的高定时装艺术的礼服,关于中国文化的故事很快就能传播。

  东西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是祖祖辈辈逐渐形成的,是刻在基因里的。但我相信国外客人也会欣赏具有中国哲学内涵的时装艺术,像苏绣、披肩,我们的很多外国客户都很喜欢中国的生活方式。

  艺术中国:您设计的作品曾行走过世界各大T台,您曾提到希望打破西方时尚界指定的规则,您的思考是什么?

  兰玉:西方关于时尚的游戏规则是工业社会下的市场发展规则,是他们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制定的,并不适用于全球范围。举例来说,一位中国厨师很难将法餐做顶级程度,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证明这一点?我们不能比做中餐吗?而且中餐难道不比法餐好吃吗?这是文化上的不同。可能跟我们不太会宣传自己、比较内敛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但中国人是很讲感受的,你尊重我,我也尊重你。所以我觉得,过去我们在工业社会下的发展可能会稍微滞后一点,但现在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然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的审美依然通过定价被碾压。如果说面料是意大利制造,可以卖我们定价的10倍左右。对一个创业者来说,这是致命的打击。我曾经长期在较低的定价上无法突破,因为在那十年里面,大家认为一个中国设计师做的东西不值这些钱。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某一些区域的发展,一些年纪大的人依然这么认为,但年轻人就不太一样。这次展览的观众,有很多千禧一代,他们认为这些服装是艺术品,要在25岁那一年生日宴会上穿完之后收藏起来。一些我们的客户会在家里墙上面镶一个橱窗,把兰玉的婚纱镶进去,作为一个装置每天在家里看。当作品被这么尊重的时候,真的是有创造者的快乐。如果回归到服装制造者,那么就要衡量我能生产多少这样的产品,或者再说大点,我能为当下市场的发展,能为民族能做些什么?

  因此,在疫情之后,我们在颐和园办展的时候,就萌生了这个想法。我们希望做第一个站出来说的人。我们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建立自己的高级定制的游戏规则。我们要说:中国的审美以及手工艺是绝对称得上时装艺术这四个字的。

  兰玉: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现实层面的,是我的客户给了我第一波勇气,他们会为此买单。例如,我们设计的苏绣披肩,在国内国外都销售得非常好。它里外都是用纯真丝面料,再加上苏绣的装饰,整体的设计是平裁,而且每个客人可以定制属于你的那一片春色或那片秋光,这是客户给我的第一个底气。第二,是在用料上。相比于法国的高定蕾丝,意大利的羊绒,我们也可以做得一样好。经过了近20年在业内的不停下单和制造成衣的过程,我有底气这么说。第三,是我们中国的文化,文人的风骨、精神和自信。我觉得这是在文化上有先进性的。我在中国上了9年义务教育和大学,在国外也留过学,包括我们在国外办展工作。我是了解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的,所以我会更喜欢中国人宽广的胸怀。

  中国人的智慧,是一种共融的智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不是唱高调B体育。在我们的审美里面,包括诗词歌赋里从来都没有咏叹过一个人有多少财富,一个人征战了多少江山,我们咏叹的全是江河的美好和对自然的感受,比如我站在山中,想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去看湖上落日,想的是“彩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心胸是大气的,而不是强调一种征服欲。我们中国人是讲以德服人,所以我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先进性抱有非常大的期待。即使我们这一代看不到中国在全球时尚界的话语权,我相信在下一代,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看得到。因为这种先进性已经慢慢体现出来了。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是否意味着您个人角色的转变,转向一个更偏艺术家的方向?

  兰玉:我觉得至少是个分水岭。未来我希望做艺术就做收藏品,做给懂得它意义的人群。我们做实用性的时候,就把它的实用性做好,做得漂亮、实穿、耐洗。我相信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实用产品,其实它的品质都是自己会说话的B体育。时装艺术系列是我们的乌托邦,支撑我们团队小伙伴走下去的一种精神力量。这个展是一个全球巡展。中国美术馆是第一站,接下来是新加坡、纽约、巴黎、多伦多、东京,明年的5月份会回到苏州博物馆。

  艺术中国:这件事需要更多中国青年服装设计师的共同努力B体育,您将如何影响他们?

  兰玉:是的,我希望借这个展览以及通过各大媒体平台,把这个声音发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中国的青年,包括刚出道的时装设计师非常受益,不再会禁锢到西方的游戏规则里面去,会努力开发符合中国自己审美的原创设计,让它们越来越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