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必一运动官方网站和认识精选(九篇)

      |      2024-06-08 15:14:47

  必一运动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服装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服装设计的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必须厘清和明晰它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就比较完整的概念而言,服装设计是指遵循一定的设计程序,运用造型这一手段,根据形式美的法则,通过多个环节或类别的再次设计,赋予抽象的设计构思以材料、形态、色彩、节奏和韵律感,使之以实物的形式与人体进行优化组合的活动,并且通过其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展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以及时代感。因此,服装设计是多个环节的、有目的的、需要多种手段的行为和创意的总称。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可以将其划分为服装的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三个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必须将三个环节的教学内容融合贯通,使学生在大局观上有整体性地把握。服装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缺乏实践机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以及实践空间和环境有限等困境,这往往导致很多职业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并相沿成习。基于此,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都认为,除了相应的提高教师本身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完善学校的实践场地,加强校企合作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外,学校更应该鼓励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服装设计大赛,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设计素质。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一旦有了良好的参与意识,不但使本校师生在比较中知道自我的优劣,也自然培养了本校师生的见识和辨别能力,这些都是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无法获得的。

  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对学习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理论知识存在心理上的畏惧。时间一长,势必引发他们对专业理论学习兴趣的下降,最后还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例如,在上服装设计课时,怎样确定主题、强调款式与造型、注重色彩与材料、凸显风格与个性等,这些抽象的理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既缺乏实物的生动展示,又没有具体事物如主题、造型、风格等情景的丰富体验,往往使学生有置身于云里雾里的感觉,即便有所认知,也难免是模糊的。显然,对这些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理实一体化教学实实在在地顺应了这一特点,“在做中学,边做边学,工学结合”,使理论的东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具体实践中加以消化吸收,并逐渐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能力。为此,必须将服装设计的三个环节有效结合,在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工作和任务,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兴趣。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将其设计为三个层次(面)必一运动官方网站,按知识层面、技术等级、技能标准等,分别归合、附属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层次是通过教师从企业项目中分解出来的单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了解成衣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各种零部件的制作工艺,侧重解决成衣技术的基本技能,故将此培养过程设定为第一阶段———即基本实践能力培养。第二个层次是让学生完成典型的单个服装品种(服种)的设计与制作,让学生熟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作过程和各种服装的制作工艺,重点解决成衣技术的专项技能,并从中了解企业产品项目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与制作步骤,此过程为第二阶段———即设计构思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第三个层次以企业真实案例的企划与实现,借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综合能力。启动与企业运作相对应的实训系统,直接使用企业实际项目训练学生,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和完成产品设计及生产工序分解、分析、编排、分派及工艺文件地编制,将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实际项目的生产过程加以固化、延展。此为第三阶段—即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显然,三个层次(面)、三个阶段以及培养目标、实施计划、实施过程作技术上的细化、量化与归合是确保实施理实教学的重点。服装设计课典型任务的确定,要讲求时效(时装)、实效(流行成衣),剔除过时的、重叠的课程内容,注重改造重组,适当的减少抽象理论的灌输,尽可能做到造型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渗透,结构设计与工艺设计学做合一。教师要深刻领会组合形式的目的是使学生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加深对造型设计的认识,在造型设计过程中增强对结构设计的理解,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强化对前两个环节的认识。一般来说,服装设计课的典型工作任务以设定14至17个为宜。再根据不同款式和造型以及工艺的精简和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挑选出8至10个定向款式实施重点教学。

  所谓项目式教学,是指将服装局部造型变化较多的几个主要构件分解开来,进行单个项目的结构设计教学。如领子结构、袖子结构、前后衣片省道和分割线等等,把它们分解为单个项目后再做处理。具有特定含义的技术处理,是指依据项目的附属关系、结构变化、技术等级、技术要求等教学归类,并将其串联起来,使之成为“理实合一”、“知行合一”的环环相扣的课程安排。在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同时,需要将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并围绕具体的教学项目组织相关人员编写教材和开展专项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服装设计的各个环节。并且让学生在每个单个项目中直接参与,以使学生在参与项目的全过程中重新组织概念,以获得思维过程的连续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综合性,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新概念。在服装设计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是为了更加有效地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这些相对集中的具体的教学项目,通过教师的传、帮、带,可以有效弥补学生操作技能上的不足。而由局部结构设计到主题结构组合设计的项目教学,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各个环节中就单个细化项目展开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迅速动手解决问题。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具备以下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服装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2.了解服装工程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3.熟练掌握服装工程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规范;4.熟练掌握服装设计与加工的基本原理及工程实践知识;5.熟悉服装及其加工材料的性能测试和试验;6.掌握现代服装制造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微机控制和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图像处理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7.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的原理、应用和开发流程;8.熟悉现代服装制造装备的基本原理、工艺条件、工程应用以及技术经济评价指标;9.掌握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战略、方法和系统的应用;10.掌握纺织品服装的进出口贸易知识、方法和技能。

  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应着重对以下能力进行培养:1.熟悉服装产品的生产流程,具有较强的在服装产品生产一线从事工艺设计、产品检验和解决服装产品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2.熟悉服装面料的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新型服装面料的设计、分析和开发的能力;3.熟悉服装产品的技术法规,具有较强的服装产品及其加工材料开发实验的能力;4.熟悉服装设计与加工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过程,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工程管理等知识和方法进行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能力。这四种能力均需要通过在服装企业第一线的感性认识和真正融入其中亲身体会才能得到有效培养,从而具备这些能力,因此实践环节的设置在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将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分为两大模块,分别为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和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这两大模块的课程根据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一学期一直覆盖到第七学期,每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均配置了相应的企业实践环节,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中,首先通过到服装企业四周的服装工程认知实习使学生对服装企业的实际运作流程有一个全面和感性的认识。接着分别有对应于服装结构与工艺(一)(二)(三)配套的服装工艺实习(一)(二)(三),让学生掌握裙装、裤装、衬衫的制作工艺,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然后通过四周的服装工程岗位实习,使学生定岗在企业的岗位上对服装工序和具体操作进行深入实习。随后进入与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的职业装课程设计,深入职业装生产企业和邀请企业资深制版师给学生讲解职业装实际制作中要注意的问题。接着进行四周的服装工程见习实习,就某个具体的项目深入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企业实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后开始与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配套的创意成衣课程设计和与服装工业样板设计与管理配套的工业样板企业实践,使学生在专业领域在服装企业深入地实习。如此形成服装结构与工艺系列课程的企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在服装艺术与设计系列课程中,职业装专项设计与制作和创意成衣专项设计与制作两门课程由于跨越设计与结构工艺两大领域,所以为两大模块所共有课程,也解决了以往设计与结构工艺课程脱节的“顽疾”。礼服课程设计作为礼服专项设计与制作的企业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去礼服生产企业了解礼服生产第一线的实际操作流程,实战性和技术性很强。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开放发展,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让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融入到了我国文化高。服装设计是众多的文化形式大军高的一支突出的队伍,各个阶段的服装设计教育机构在全国各地竞相设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人才融入到了社会主义经济大潮高,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也反映出了现在高等职业学校在服装设计教学高的一些弊病。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技术专业,不是简单的艺术专业,在教学高往往重视的是对学生在图纸上的绘画设计能力,而忽视了服装设计的内在本质。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设计性不能连贯到一起,导致在校的高职生只能够在画册上进行绘画,而不能自己进行服装剪裁,也不能够通过所设计的服装来全面展示所要表达的涵义。在现在的教育体制高,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仍然不能将服装的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完美融合,使得学校在这两个环节上的教学力量十分薄弱。为此,加大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有机结合的力度,改善教学方式,才能够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型服装设计人才。

  服装在当今的时尚潮流界,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件商品,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侧面展示了人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特质。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服装设计教学高,首先,教师要指引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真正含义,以便让学生对服装设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建立良好的设计理念。还要在教学高加强对学生创造能力和艺术涵养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锻炼自己对时尚的洞察力和美好事物的审视力。从服装的本质出发,还要教育学生认识服装设计的结构骨架和技术技能,在设计高充分展示服装的穿着效果和品质内涵,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理念。其次,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开门砖,只有对美丽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为美丽的骨架填充灵魂、增添“血肉”,才能够使服装完美地展示出来。服装设计不仅包含了视觉训练、艺术造型,还应该追求服装设计带来的艺术效果。在绘制服装设计图时,每一个线条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触,都是那么的流畅,那么的婉转,充满了韵律感。冷暖色彩的搭配,赋予了服装设计以灵魂,每一种色彩都把人们的轻快明朗或深情忧郁表现得淋漓尽致。服装设计对于色彩的发挥,充分展示了服装所带给我们的特有色彩效果。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充分融入生活高,仔细观察周围的色彩,到大自然高去,寻找服装设计的素材,锻炼学生对于“美”的认知力。让学生对服装设计高的服装造型和结构剪裁相结合,就构成了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关键环节。结构是进行服装设计的准备阶段,只有对所要设计的服装有所构思,才能够进行服装设计。而剪裁是对准备阶段的延续,两点同时具备才能设计出一套理想的服装。利用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独立的创造精神,再经过丰富的思维加工,就可使服装在视觉上和品质上有较好的体现。只依赖于图纸上的绘画效果图,不能够把对设计的理念和实践融入进去,这种设计只能说是“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因为服装设计既有艺术设计,也有技术设计,这就在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高容易产生学习的偏差,倾向于喜欢艺术设计的,可能就会忽略技术设计;倾向于技术设计的,也可能会忽略艺术设计,进而不能使两者更好地结合统一。教学高,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设计造型能力,还要结合已有的教学素材,把结构剪裁加入进去,让学生能平衡发展,让学生在现有的服装结构设计高,了解服装结构的原理、剪裁技巧,根据设计理念,灵活地对服装构造进行修饰,锻炼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教学高,教师应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充分将服装设计专业的知识融入到实际操作高,展示自己的才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工作室模式在服装设计领域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服装设计室所创作和设计出来的服装作品抱有很大的期待。可以说,服装工作室模式不仅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模式,同时也是服装设计领域一个不可估量、极具前景的服装设计发展模式。而服装大赛作为一种规格较高的服装设计方面的相关赛事,对于现阶段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改革和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把握和领会服装大赛的内涵和精髓,发挥服装大赛在服装工作室教学改革方面的作用,更好的进行服装工作室的教学改革,提升服装工作室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和水平,成为服装工作室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服装大赛引领服装工作室教学的改革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师有所帮助。

  服装大赛是服装设计领域的重要赛事,它不仅是对于参赛者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实施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同时还使得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平常在服装设计课程上学到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合理有效的运用,将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巩固自身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灵活运用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从而使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获得较大的收获和更好的提升。不仅如此,引导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人员积极参加服装大赛,还可以开阔其设计视野,及时了解和把握当下服装设计流行趋势和重要设计理念等,使参赛人员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养都得到一次洗礼和飞越。

  但是在现阶段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很多任课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太到位,导致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进行服装设计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服装设计大赛在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以及整体设计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和重要意义,并且以服装大赛中所流露出的服装设计方面的前沿理论和流行趋势,积极有效的改进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将服装设计个人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教学之中,继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在当今服装设计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导师为核心的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成为当今服装设计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服装设计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服装设计的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使学生在参与实际的服装设计项目的过程中,加深自身对于服装设计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及时的了解和把握现阶段服装设计领域的新型设计理论和流行趋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综合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而受到服装大赛的影响,服装工作室教学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方面,在保留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之外,同时应该根据现阶段服装大赛的参赛要求以及参赛成果等,及时进行相关改革,以提升服装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使其能够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实际的服装设计需要,从而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质量和设计修养,提升服装设计教学模式的教学有效性。

  首先,服装大赛是对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种综合性考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改革时,任课教师应该将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在学习服装设计原有理论的同时,能够结合服装设计的实际需要和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结合起来,积极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操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设计水平和设计素养。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任课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对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往往习惯于采用较为保守的教学模式,采取分班教学、分段授课的教学模式等,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念的讲授和灌输,在服装设计实践方面教师也习惯于带领学生进行已有服装款式的设计和实际剪裁操作。

  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服装设计专业的相关原理,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但是,这种僵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无异于是一种无形的制约和扼杀,不仅不利于学生服装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还会增长学生的惰性,使学生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而疏于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设计等方面的创新。而在现阶段的服装大赛中,对于学生服装设计创新能力的考查已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因此,服装设计专业的任课教师应该及时发现自身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存在的这种问题和缺陷,积极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放在一个应有的位置上,并且将服装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引入自身的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理论和实际动手操作的同时,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学生的创新观念,杜绝学生在进行服装设计时单纯的对前人的设计成果进行复制,从而提升服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在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中,对于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知识储备等的考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方面,良好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不仅会影响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会投射到学生的设计成果上,提升学生服装成果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任课教师在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在注重对于学生服装设计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和提升的同时,还应该重视良好的文化修养对于学生服装设计水平和设计成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并且使学生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将自身学习和储备的文化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操作中去,以提升自身服装设计成果的文化气息和文学意蕴,使其更符合服装设计的原本理念和设计要求。

  通过观察和分析现阶段的服装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服装设计成果不仅有着时尚和美观的外表,同时,还具备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这种文化知识的灌溉和注入不仅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同时也使其更加符合服装设计的要求,更加贴合服装设计所服务的目标需要。

  例如,在进行古代贵族服装的设计时,很多设计师会选择黄色或者是红色、金色等这种看起来非常高贵、大气的颜色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服装虽然看起来很漂亮,很有贵族的气势,但是,在我国古代文化中存在着“以紫为贵”的传统理念,也就是说,在进行古代贵族的服装设计时,紫色要比红色、黄色、金色等颜色更加能够凸显其贵族地位,同时也更加符合我国古代的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服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时,除了要追求创新和服装造型的美感之外,还应该从文化和历史现实出发,在特定的设计条件下,以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为基础,提升设计作品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服装工作室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鼓励学生认真研读优秀的文化书目,提升自身对于文化和历史的认知水平,从而提升自身在进行服装设计时的创作质量。

  服装设计课程改革个性化教学目前,《服装设计》课程的设置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时较少,学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其改革重心是探讨如何使服装教育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据此,本文作者通过“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调整”这两个改革措施,从学生、老师、学校和企业四方面的提升和结合中提出具体个性化教学办法,以培养“技术+艺术”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高校承担的是综合型人才培养培训的重任,必须注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校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课程改革包括对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和考试办法等几方面的改革,它的中心思想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培养上,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服装设计进行服装设计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如何让《服装设计》这门课程适应目前学生的现状及社会的需求,笔者在本文提出对课程改革的几点意见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服装设计》课程是高等院校服装专业培养设计基本理论知识体系、设计实践能力、形成创新、时尚、务实的专业意识以及扎实技能的主干课程,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的设计方法,具备熟练使用手绘或电脑作为设计作品表现形式;结合流行趋势独立完成服装设计任务的能力。

  如今,我国已是世界上服装销售与生产额最大的国家,也是最大的服装消费国,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以来,纺织服装业作为几个受惠行业之一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目前逐步形成了以广东、江浙、山东、福建、上海等东南沿海地区为主的服装产业区。与此同时,“我国的服装教育也在仅有的20余年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的服装产业输送了大量服装设计人员,但随着近年来服装设计领域朝着国际化潮流发展越来越快,且与市场的结合日趋紧密”,这使更多的服装高校教育者充分认识到必须要让学生在就读期间要有良好的市场意识。

  对《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不仅仅是将各种设计知识收集起来,而且需要运用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效的组织,确定它们之间的有效关系,从而建立起具有“艺术、工程、文化”三个方面结合的有效知识系统,并形成以工作室或者研究室为单位的核心团队进行个性化教学与专题性服装设计内涵的讨论学习,进一步从社会文化、文学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绘画、工艺美术、民族个性、哲学思想等“多元”视角开拓服装设计课程的立体化“多维”模式,探讨服装设计中核心的文化意涵。我院正是秉承“培养具备服装基础理论、设计创新和综合素质能力,能从事服装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教育研究及宣传评论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宗旨,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下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贸易规范化对服装产业与教育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

  对于高校学生,特别是占大部分比例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美术基础教育,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匮乏,二是追求升学率。导致学生入学后上服装设计课时普遍审美情趣不高、知识面窄、对服装设计的理解仍停留在“学服装=车衣服”的观念上,而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直到走进课堂上课才发现原来学服装还是要画点画的!因此,要想上好服装设计课程难度较大,针对目前学生的状况,在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教学内容的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灵活性不高,传统的评价考核办法不全面。学校应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多接触国内外市场的流行资讯。同时,针对目前许多服装企业人士提出的毕业生在工作中市场意识淡泊,只注重个性的突出这一点,早在2003年的服装业信息化高层论坛上,不少专家也向服装教育界提出了“服装教育要与市场相结合,培养市场所需人才”的要求。从目前的服装设计教育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市场意识,甚至不会进行有效的信息搜集与市场开发,将设计只能停留在作品阶段,不会针对品牌定位与市场行情进行产品的开发。如果我们培养的设计人才只是把自己摆在艺术家的位置上,把服装设计视为纯艺术品的创作,忘却了服装的具体功能和商品性,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就不能是合格的人才。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将以对市场的开发和研究作为服装设计行业的首要课题,亦是服装设计课程课改的重要课题。

  目前,《服装设计》课程特点较为模糊,作为服装设计的专业主干课,课程设置太过规律化,与企业所需人才类型的培养要求有一定的差距。专业课程设置仍与国家纺织工业部委以及服装行业早期所推行的的主导思想相一致,即过于注重时尚创意与艺术表现,课程设置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践课时较少,特别是与企业结合的课程几乎没有,以此培养的毕业生能力大多单一,就业后对岗位适应性不是很强。当前,在严峻的市场竞争中服装企业急需懂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强、能准确把握流行信息、了解市场动态,并能有效的进行准品牌定位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因此,企业要求的毕业生不是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是能在产品运作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现代应用型人才。

  对于大学生,应以实用知识为主,重点是培养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知应会目标如下:

  (5)熟练掌握CorelDRAW绘图软件使用方法,能用电脑进行电脑工艺单制作。

  学校和老师应该以责任人的身份引导并督促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以上目标必一运动官方网站,并随时提供资源解决学生在所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适当采取一定考核办法,保证“应知应会”目标不是一句空线.教学内容的调整

  针对高校机制灵活、敏锐的特点,我个人认为服装设计课程必须要立足“市场教学”,同时结合“本科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此培养目标。当前,很多高校将以培养“艺术+技术”相结合的优秀人才为办学宗旨,这一决策是非常符合时宜的,但其首要问题是怎样将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课程的内容与教学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那么,从这一点上我想对服装专业的设计课程提出几点如下建议:针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可将四年的专业课程教学循序渐进深入,具体可按照由“专业基础课程导入专业理论课程”,再由“专业技能课程导入专业技能实践课程”的顺序,最后进入到产品实战设计环节。

  这点无论在服装发达地区还是中原地带都是很必要的,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相结合的模式”,理论部分以学校教师为主,产品开发部分则由企业老师完成,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大学期间唯一与企业结合的途径就是专业实习,这是服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直接有效手段。再则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也可以接触到很多先进的缝制设备,来激发设计灵感、实现设计理念。

  学校的教育决策以及专业老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尤为重要,教师本人来说只有自身亲历服装企业的模式才能有足够体会讲解给学生,没有高素质的服装专业教师,与市场合的教学方案就不能得到很好开展和实施,因此,教师全面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尤为重要。所以,作为学校也应在课余组织教师去公司参观、学习或进修,定期参加服饰博览会。鼓励教师在企业任兼职设计师,通过兼职,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市场,不断地了解市场信息。

  在服装品牌设计课程上进行大胆的尝试,要求学生在原有服装设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相关品牌的市场调研与报告,并深入调查其中一个品牌,然后自创这个品牌的竞争性品牌,从品牌的命名、定位,到企业内涵、消费对象定位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最终完成该自创品牌的下季的服装企划方案,整个过程均按照企业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尤其是在设计稿的规范方面更是严格按照服装企业生产单的模式进行训练,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样的服装设计图表达方式才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的需求。虽然时间比较短,但却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对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了清晰的认识。

  综上,市场才是服装企业生产的原动力,市场的不断需求才使得服装企业前进发展,而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服装设计、制版与营销管理人才。面对目前大多企业反映的毕业生就业后不能与市场很好结合的现状,归根到底在于学生市场环节实践的匮乏。因此,要及早树立学生的市场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就必须要进行服装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笔者通过“应知应会目标”“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的调整”这两个改革措施,从学生、老师、学校和企业四方面的提升和结合中提出了具体个性化教学办法。

  [1]李元虹,李兴刚.加快高等服装教育改革,迎接入市挑战[J].苏州大学学报,2002,22(6):195-196.

  [2]徐照芳.等试论民办高校服装设计课程改革[J].文教资料,2011,(21):187-189.

  [3]王蕴强.高等服装教育改革浅议[J].中国高教研究,1995,(3):88-90.

  [4]许星.香港服装教育及对我国服装教育改革的启示[J].江苏纺织,1999,(2):52-53.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作为一门知识系列性较强的课程,有较完备的理论知识内容,教学中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结构设计的理论,包括人体与服装的关系,省、领、袖的结构设计原理及结构设计方法,各部件间的组合变化关系,因此习惯性教学常以理论教学为主来完成课堂授课;但结构设计课程中的知识点内容较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常需要实践补充来加深理解知识点,另一方面理论知识最终是运用于具体的实物中,因此服装实践也是检验服装结构理论运用的最佳标准。然而究竟在什么地方运用实践、什么地方理论阐述、二者如何结合,使服装结构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师从事服装结构课教学长久以来一直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诸多服装专业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服装设计、服装款式设计、服装造型设计课程内容是其结构设计的基础,而服装工艺学、服装工业制板、服装生产管理、服装人体工程学等课程又以服装结构为基础。因此,服装结构课程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服装知识储备运用的综合课程,如果能将服装结构置之于服装系列教学的大课程中,不单纯地将其看为一门课,而是作为一个教学分支来展开教学,对服装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将是一项深化工程,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中如何恰到好处地贯穿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加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模式探讨的一项重要内容。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为未来进入社会的服装生产服务,因此不可避免地与服装订单及目的性生产相关联,因此在服装教学的实践中可以结合订单的实际要求进行项目式教学培养,增加实践环节。如在讲到女西装的综合制图环节时,由于女西装结构复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困倦和烦燥的情绪,不能正确将结构制图的方法掌握。在这个环节中可采取项目式教学,指定客户需求,让学生为其设计款式,并根据自己设计的款式进行剖析和绘制结构图,学生们产生了兴趣,乐于实践,积极参与制图,再由教师依据学生设计的款式及结构图进行单独讲解和西装系列化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变化的综合总结,不仅使学生掌握一款西装的结构设计,还对比学习了其它的款式结构,增加了学好西装结构的兴趣,加强了款式图结构图间对应互换关系的认识。

  服装如果纯以理论教学为主,会有大部分学生对抽象的结构关系的理解片面化,适时地增加服装生产环节是对结构内容学习的加强。如学生在学过裤装结构以后,很多同学对裤装中的上裆、下裆、中裆、侧缝、横裆、立裆的位置混淆不清,相互间的关联更无从理解,严重地影响了裤装结构原理的掌握,只能机械的记忆,对不同款式的变化只能照搬照用,因此,增加裤装制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款式、制板并缝制裤装,复杂的结构关系通过工艺制作很容易理解,此时再讲款式结构及变化,板型的疵病修正,印象就更为深刻。在实验环节结束后,学生们感慨地说:“实验中,我开始将裤子缝反了,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哪片接哪片,通过实验我知道了裤子制作的全过程,也知道了裤子结构图中线条的意义,很开心”,“通过制作我对服装结构产生了兴趣,很期待下学期的结构课”,“我在实验中知道了认真的重要性”。通过实验教学环节的开展,使大部分同学对所学到的结构知识进行了运用和发挥,制板能力大大增强,同时,简单的裁剪、缝纫操作为以后的制作工艺做好了准备,减少了易出错的环节发生。

  服装结构设计的实现需用结构制图体现,因此制图水平的高低是制图优劣的体现,也是结构设计能力的体现,一张好的结构图不仅要求结构合理,还要制图清晰干净、准确表达结构意图,因此制图本领的培养尤其重要。结构课作为一门必修课,为了考核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数高校将其设为考试课,70%~80%左右的成绩需要在试卷中体现,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结构图的绘制,除了要求学生认真记好课堂笔记还要即时做好课下练习,制图中需要耐心和细心,稍不留心就会出现制图错误,而自己经常对较大的错误“熟视无睹”,小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往往会造成更大的错误,因此课程中大量的结构图需要教师即时的纠正和检查,除此之外,对于不能时时关注的制图细节,可采取课堂互批互改的环节,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尽量避免学生带着错误进入下个环节的学习。同时教学中还可适时地将制图作业或笔记进行展示,让学生在看到别人作业的时候,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位置。久而久之,在一查二批三看的强化制图训练体系制约下,达到共同进步的教学目的,只有将制图训练做好,制图的本领提高了,结构制图的原理掌握了,制板的能力也才会加强。

  众所周知,服装平面结构设计与立体结构设计同为服装制板的两个方面,二者有着极大的互补关系,随着社会上人们对服装款式求新、求异心理的迫切驱使,立体构成式服装越来越多地走入社会,立体构成服装着装效果好,成功率高、造型直观,但单一的立体构成服装成本高、效果具有随机性,且受操作者经验手法、操作中必须具有人台等的限制,常具有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扬长避短、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面料,达到优化设计效果的目的,如在领子的学习中,可结合花式领的设计让学生体验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结合的制板方法;再如样衣的试穿阶段,可结合立体构成的方法进行板型校正,减少了疵病,优化了设计。通过立体构成教学环节的加入,实现了平面结构与立体构成的结合,提高综合制板的能力,学生在教学中学习了方法,为高级制板水平的培养奠定基础。

  民族文化从文化审美的角度出发,凡是在民族融合、发展与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民族内的人民集体创造、继承、再创等反应本族的文化精神、民族心理和风俗习惯,具有此民族特色的文化成果的统称。在民族历史文化积淀的长河里,民族特色这一支流永远夺目璀璨,激情四起。它所带来的美,不仅是特色,而且是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经过漫长的历史检验,这些民族特色逐渐成熟,民族特色之美逐渐被人士所接受认可。民族特色之美主要由文化内涵来诠释。通过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教学相融合,把民族特色之美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内涵通过特定的纹样造型、结构、色彩等形式的表达,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设计师将具有特定内涵的传统图案的装饰造型、 色彩及工艺等元素巧妙地融入在服装上,使民族元素在现代生活的审美中得以升华。

  服装设计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求学生对不同地域的文化有所认知,有针对不同民族文化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在教学大纲中属于专业必修课。目前,国内服装设计院校大多数以培养学生的服装创意设计方面的能力培养,侧重学生设计技能及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服装应用性人才的培养。根据教学实践来看,这种培养方案容易产生一个误区,学生缺乏宽阔的文化视野及民族文化素养,设计出的服装缺乏人文关怀,服装即是商品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能满足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需要,唤起民族情感。因此,针对目前高校服装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具有宽阔的民族文化知识面,能够设计出充满民族文化内涵的服装。在教学设计上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民族文化为纽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模式注重民族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教学内容以突出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相融合为重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增加民族服装设计实践创新内容的比重。具体改革如下:

  民族文化承载着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等综合信息,在理论教学阶段,通过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浓厚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理论教学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传统民族文化的视觉符号特征,要求学生对照图片进行识别不同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差异,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识;第二阶段,掌握基本的民族文化知识后,选择两种不同的民族的吉祥文化符号进行比较,分析其各自的差异,并进行小组讨论;第三阶段,对分析的吉祥文化符号进行传承与创新,在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及表现手法,进行再设计。根据课堂观察、课后问卷反馈,学生在理论课时中学习兴趣很高,在民族和不同民族文化表现出来的差异性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面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服装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后,需要把民族文化与服装设计进行融合,提取民族元素进行服装产品设计。由于民族文化元素众多,根据服装设计的特色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民族元素进行专题教学,如民族服装图案提取、民族服装款式提取、民族色彩提取及民族特色服装工艺提取等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题教学及探讨,让学生掌握如何提取民族元素方法,掌握把民族元素应用到服装中去的设计创新能力。

  以民族服装图案提取专题教学为例,采用案例教学法,用图片资料展示不同设计类别中应用民族图案的案例,从而开阔学生的视线。以优秀设计作品作为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并鼓励学生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灵感,合理的把民族元素与服装设计相结合。这部分训练可分三个阶段:(一)民族元素资料整理: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不同民族文化区域的典型图案,建立民族文化数据资料库;(二)课堂演示: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教师在电脑上演示提炼民族元素图案,并把图案进行设计应用到服装中去。让学生掌握从资料图片―提炼―设计等完整的过程及方法。(三)学生练习:教师课前做好准备,从世界各民族选取具有典型特色的40个民族,要求每个学生挑选其中一个民族进行民族元素调研,提取这民族的特色图案元素进行设计并运用到服装设计中。从课堂及学生作业反馈来看,学生能够以民族文化作为灵感来源,从世界各民族文化艺术倾向中吸取元素应用到服装设计的色彩、款式、工艺、图案等方面中,锻炼学生眼―脑―手相结合的能力,提高了学生针对民族元素进行服装设计的能力。

  服装设计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设计理论和技能外,还要使理论与市场相结合,了解服装企业的基本操作方法、产品特色、市场定位、品牌的风格、产品的组够及上货计划等。因此,在民族风格服装的产品开发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市场,在掌握好基本童装设计能力的前提上要做民族风格服装品牌的市场调研,首先从专业服装市场(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中去认识商品的特点及民族风格服装的设计要求,了解民族风格品牌的运作。经过小组成员及教师的认真分析得出调研结果,再根据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小组分工,模拟某一民族品牌做出下一季度的产品设计方案,并以成衣的形式呈现。通过调研―设计方案―产品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正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设计出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服装产品奠定基础。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在结合理论讲授、市场调研、案例分析法、团队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市场结合,提高学生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服饰产品。学生能够以民族文化作为灵感来源,从各民族文化艺术倾向中吸取相关设计元素应用服饰产品的款式、色彩、材质、装饰等方面中,并使民族元素转换为市场价值,提高服饰产品的附加值。

  服装设计是现代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将科学艺术和服装联系起来,进行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综合设计,从而设计出具有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服装.服装设计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它包括结构、材料、工艺、美观、独特性等设计要素.服装设计具有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工艺设计时需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去设计,但在美观和独特性方面,需要依靠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来进行设计,这里可以包含设计者自己的感情因素在里面.服装设计是为了制造出更符合社会潮流,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因此在服装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市场经济因素和消费者的品味追求.服装设计也能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比如在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代表团的服装设计也是一大亮点,它要体现出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服装设计也需要遵循统一、平衡、韵律、比例、加重五大原则.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服装生产和销售大国.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温饱问题已经基本上不再是人们的唯一生活追求,人们开始注重精神上的追求.在服装上面,人们越来越注重服装的款式、风格、颜色,服装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种御寒保暖的生活用品,它已经成为人们展现个性的一个舞台.于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开设服装设计专业,进行专业的服装设计教学,培养更多的优秀服装设计师,使得服装的款式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现象.但是由于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的起步比较晚,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服装设计教学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意识都相对缺乏.在我国的香港地区,他们的服装设计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理念相比内地的教学,可以看出香港地区的服装设计理念紧随世界潮流,在教学方式上,通常会从学生的心态、认知、理想等细微的角度着手,而内地的一些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上往往会忽视这些细节上面的东西.在专业性上,我国内地的专业服装设计师比较匮乏,专业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发展.由于服装设计教学的水平比较低,很难培养出非常优秀的专业服装设计师,很多服装设计毕业的毕业生,往往因为专业技能不符合企业需求而找不到工作,最后进入其他的行业寻找工作.因此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就业率比较低,这对于我国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中,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无法进行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很多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中,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比较不完善的.学校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内容没有进行适当的规范和检验,没有规范的教学授课标准.在教师的专业性上没有一定的考核措施,缺乏教师绩效考核机制,使得一些专业性不高的教师混在教师队伍中,这对于学生的服装设计教学是非常不利的.在教师的编制上,没有合理的编制方法.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规范的教学方式,没有专业的教学设施设备,这对于服装设计教学的质量没有任何保障.

  在设计行业里,设计理念就是设计的灵魂必一运动官方网站,设计理念指导着设计的整个过程.在我国的很多服装设计学校的设计教学中,设计理念都是比较落后.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没有正确的设计观,单纯地追求服装设计的经济效益,忽视了服装设计过程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作用.比如在很多学校里,教师教授学生们设计一件服装,往往会在服装的材料上下很多功夫,因为服装的材料具有看得见的价值,会带来更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价值观、设计文化观等,这些因素越来越能够影响到服装的整个价值.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衣服的材质上,更关注它所透露出来的文化含义.

  教学的形式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选择何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会对学生的听课效率、教师的讲课效率有着更大的影响.国外很多国家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时,都采用创意型和实践型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常常会对着课本念,说有些比较空洞而抽象的东西.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它是由许许多多的工序组成,需要对这些不同的工序和环节进行分析讲解,因为服装设计的一个细节就会对整件服装产生影响.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缺乏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口头说教的方式,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习.

  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学习中,学校还会安排学生进行其他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的学习.服装的设计具有社会经济价值,因此需要在经济方面进行相应的学习,但是一些高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过分看重经济管理方面的课程学习,而在现代服装设计行业中,对于时尚潮流的联系性更强.比如世界闻名的巴黎时装周,都会展示一些当今世界最时尚最流行的服装.服装是展示一个人个性的舞台,很多流行符号往往会在服装中展现出来.因此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世界潮流,不然,设计出来的服装就会很快被淘汰.

  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比较低,一个是因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还因为学校在开展服装设计专业的时候,对于该专业的就业方面不明确.社会需要的是专业性人才,能够立即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才,因此很多毕业生往往会比较吃亏.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定位不明确,而且学校也不注重对于学生未来就业方面的培养,因此很多毕业生只会机械地进行服装设计,而且无法和社会联系起来,融入社会大环境,进行更符合社会需求的服装设计.

  服装产业已经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服装行业已经渐渐融合在一起,服装的设计不只是满足我国的市场需求,更要走向世界市场,因此要求我国的服装设计教学能够与时俱进,跟随世界潮流.在全球化时代下,很多欧美发达国家将中国作为服装的生产和加工基地.我们需要培养出创意型的服装设计人才,来面对西方各国的服装设计要求.所以在我国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一些传统的设计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创新.在服装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专业服装设计知识,提高对于服装设计的认知度和理解力.还要不断培养实践能力,进行创新设计,为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时刻走在世界服装设计潮流的最前线服装设计教学需要体现社会性和实践性

  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课程的对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很多高校在服装设计教学的课程安排上和内容选择上,往往太过于强调理论上的知识,教师讲解的内容也过于抽象,学生很难理解一些知识,这就造成了知识漏洞,影响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全面、科学地理解,因此,需要对服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改革主要是针对教学课程的改革,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它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服装设计的认识,也是服装设计教学质量的直接体现.服装设计的学习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服装设计出来就是给人穿的,需要体现它的社会价值,也需要具备实用性,如果一件衣服只是用来观赏的,而不能穿,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除非设计的是一件艺术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服装已经成为人类的一种文化符号.在伦敦奥运会上,每个国家体育代表团的服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服装体现出了不同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服装以红色为主色调,图案则以龙为主,体现了我国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文化特征.现代服装设计要求的是艺术品味,这需要服装设计者拥有独特的文化涵养和艺术修养.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将来能够更加顺利地就业,就需要进行现代化专业设计理念的洗礼,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个人素质修养,将艺术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设计出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理念的服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服装设计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规范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创作.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于艺术和设计的认知水平,进行对创意型学生的培养.教师要将口头说教和现场演练相结合,激发学生们的设计灵感,还要给学生观看一些时装设计展览影片资料,开拓学生们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在进行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学内容要紧随世界潮流,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将自己的独特理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为了学生们将来能够更好地就业,应该在教学内容中添加一些对于学生就业有利的元素进去.教学内容不需要固定不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一些灵活变通.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

  课堂教学是为了能够指导实践,实践是理论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要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服装设计的工作者来对学生进行一些实践经验的交流,还可以和一些服装设计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们去进行实践锻炼.实习是一个能够培养学生是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加强和企业间的合作,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学生在毕业后就会面临就业问题,学校应该要对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管理,为学生提供就业方面的帮助.学校要对服装设计专业的未来就业方向有了明确的规划,进行多方面的就业培训,开拓就业市场,使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就业,提高就业率,这对于学校的品牌形象提升也具有更大作用.

  服装设计的实现注重对实用美术的应用,具体要求服装设计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服装设计艺术和服装设计手工技艺。在服装设计教学中需要教师着重对学生的商品意识、经营意识和市场意识进行培养。这三种意识的培养需要优化服装设计教学,具体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对服装发展市场展开调查研究,结合调查研究的结果实现对服装设计发展方向的清楚定位,之后结合现阶段流行的服装设计图案、色彩搭配理念等,将这些内容更好地体现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在学生进行服装设计学习的时候,提升学生对服装设计教学中设计与工艺结合教学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服装设计工艺知识技能,教师可将学生设计出来的服装在虚拟平台上进行展示。

  学在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更灵活的方式进行,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构图制图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服装设计和工艺的教学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将有意义的作品和实际的成衣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按照适当的比例进行制图裁剪操作。

  服装设计材料是将服装设计意图变成实际的重要实现途径。优秀的服装设计需要良好的服装设计材料支持。为此,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服装设计材料,加强服装材料工艺教学。服装材料工艺教学不仅包括服装面料基础知识,而且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各种不同服装面料的性能、呈现状态等,从而在实际的服装设计中采用合适的材料开展设计教学。

  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服装设计效果图和服装平面图的重视,特别是不能忽视服装设计平面图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向学生仔细讲解服装设计平面图的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服装平面图和服装设计呈现效果之间的密切关联。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按照服装平面控制图的标准来指导教学,对完成的服装设计平面图进行反复的审查。

  现阶段,服装设计教学的重要理念是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从而能够将所学的服装设计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的服装设计加工中,制作成服装设计模型。服装工艺教学注重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服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不同人对服装的需求,随着社会大众审美的发展变化,服装工艺教学也需要不断变化,在实际的服装工艺教学中要体现时代性特点。同时,为了提升服装工艺教学的时代前瞻性,教师在具备良好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拥有敏锐度洞察力,能够把握市场发展变化下的服装设计方向,及时把握和预测服装市场的流行发展方向,为此,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在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教学中要坚持以逻辑思维为主,以形象思维为辅的发展原则。在服装设计教学中,模糊原有的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教学差异,采取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结合的教学发展模式,从而更好地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服装设计能力。

  虚实结合实训教学模式,是运用虚拟的信息化资源,再现现实服装设计、试穿服装、制作服装的过程。结合真实的实训场所,实现服装教学与岗位工作过程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有效衔接。该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基于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虚拟的试衣间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评价。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和社会发展对服装品质、服装质量等要求的提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更需要不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和社会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探索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探索和革新中不断提升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服装设计和服装工艺水平,提升他们对社会的适应力,从而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提供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