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如果你想只需阅读一本书就能通晓整个时尚行业的生态链(用户画像、产品开发B体育、营销、制造、媒体等)及它们的运作方式,
购买后,请按格式“已购新书+姓名”加微信“woshilengyun”,后期还会赠送冷芸时尚微课课程优惠券,及组织相关职场社交活动,让大家借助一本书认识更多同行。
▼以下的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
什么是现代性中国风格?首先我们需要探讨“现代性”的内涵。“现代性”一词,可以从时代性和风格性两个角度来理解。从时代性来看,它指一个国家进入由工业化带动的现代社会的进程,开始摆脱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从风格性来看,它代表与传统、古典相对立的前卫与时髦的审美倾向。
从更深层次分析,作为一个历史范畴,现代性起源于17-18世纪广泛影响到全世界的欧洲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它特征性地强调人的理性精神,反对迷信与专制,崇尚科学进步。现代主义艺术也由此兴起,其风格追求理性秩序,摈弃复古装饰,提倡功能至上。
芸友倩倩认为,“现代”常被描述为“先锋”、“前卫”以及“反传统”,这些词汇也常用于描述当代艺术。但Shane则认为,现代应该代表“更年轻、更让现代国人认可的东西”。我个人则更倾向于从工业化和全球化的视角理解现代性,当一个国家形成工业体系和法治政治体系,就具有了现代性。
芸友们也列举出了许多代表现代性中国风格的艺术和设计案例。殷辉Lizzy首先想到的是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它融合中西绘画技法,形成个人独特风格,被称为中西绘画的桥梁。他开创的“丹顶鹤派”画风,采用传统国画笔墨,但又吸收西方写实技法,描绘出神形兼备的意境,在现代水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既保留传统又兼收并蓄的创新精神。这可以看作是现代性中国风格的典型代表。
Sandy则提到雕塑大师向京的作品,他将中国园林意境与现代抽象手法进行了融合。向京早年留学法国,接触西方现代风格,但其作品中又常见中国园林元素,如假山、流水等。他的雕塑作品通过抽象手法重新阐释中国园林美学,在西方也广受欢迎,成为现代中国雕塑的杰出代表,展现出现代雕塑的新可能。
我分享了一个概念设计案例——范文南的中国2098,这是一个中国式的科幻世界景观设计,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元素,却置于极度现代化的想象背景中。这种设计风格展现出设计者对中国现代性风格的独特构想。科幻背景化的古典建筑提供了另类角度重新理解传统的可能性。
在对“现代”这个词的理解上,我和殷辉Lizzy倾向于将其视为当代的代名词;而Citi的看法则更学术化,他认为现代指1919-1949年之间;Lisa则提出现代应该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冷芸博士进一步指出,我们讨论的应该是当前这个时代,即“当下性”,而非“后现代”或“现代”。尽管看法各异,但对该词的探讨使我们对“现代性中国风格”有了更丰富的思考。
在讨论到范文南的中国2098这个设计案例时,Shane感觉它与电影《流浪地球》有些类似之处。不过范文南的作品创作时间较早,两者应不存在直接影响关系。但这种相似性可能反映了设计师们脑海中构思出的是类似的中国未来主义画面,这也许正体现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现代性风格的共同讴望。中国2098可能折射出中国设计者试图寻找民族自信的未来想象。这种设计探索,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理解中国风格的窗户。
总体来看,关于何为“现代性中国风格”,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探讨,包括对“现代”概念的理解、案例分享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冷芸博士指出,这种富有个性和思考的设计人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也成为我们继续探索中国现代设计风格的重要驱动力。当代中国设计者正在以开拓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元素,这是极为可贵的。
我们进一步探讨了一个相关的话题:时尚与国籍和文化是否有内在联系?这个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
芸友Sandy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区的审美倾向都有所不同。比如提到韩国,大家很自然就会联想到那里人们偏爱多彩层次感和线条感的穿搭;而法国人的着装色彩则相对更加素净保守;意大利人也热爱细节装饰;中国人偏爱喜庆大红等。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会影响到时尚审美的形成。
殷辉Lizzy观察到,欧洲的服装品牌像CHANEL常呈现法式浪漫优雅,而美国的品牌如MICHAEL KORS则更加强调FUNCTION 潮流感。日本COMME DES GARCONS品牌又展现了东方简约与夸张的混搭。这些案例表明,国家文化风格的影响会体现在服装设计中。但对于中国品牌的设计风格,她还没有感觉到特定的特征。
我认为中国设计师正在努力将中国元素融入作品,这可能就是新中式风格的雏形。中国传统工艺的应用,中国符号的创新解释等都是这种探索的体现。这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才能最终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设计风格。近年来中国设计师对汉服、盔甲等传统服饰的重新演绎就是这一努力的结果。
芸友Citi 认为中国设计师的作品常让人感觉很复杂繁琐,而西方设计则更简约明快。我认同这个观点,并补充说这与教育背景相关。中国学生长期在应试教育中训练,形成了追求作品外观丰富的惯性思维。而西方鼓励创新思维,更看重作品的整体结构性。这种集体风格的差异来源于长期的文化积淀。
芸友们也分享了各自的时尚品味和购物倾向B体育。Sandy会针对不同场合购买不同风格的服装,以丰富自己的着装搭配。倩倩也会尝试多种风格,如古着复古、简约极简、新中式等。这表明个人时尚品味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明星和网红们成为风尚标杆,带动消费趋势,而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也对许多人的购物选择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在讨论新中式的发展方向时,yonna提出了一个创造性观点。她认为可以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工艺面料与现代面料进行创新结合,这可能会产生独特的新中式风格。Citi认为这种面料的量产可能还存在难点,但这确实是一个有创意的设计方向。我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传统工艺也可以实现规模化升级,为新中式风格探索提供更多可能。
我对中国设计的未来发展保持乐观态度,当代中国设计师正在努力探寻中国风格的新面貌。相信随着对中西元素融合的不断探索,中国设计者必将找到富有民族气息与时代精神的新中式风格,并以此赢得国际认可与关注。
在中国服装设计中,往往可以看到以其他国家或地区命名的流行词汇,如欧美风、法式、日系等。这些多元的国外风格对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芸友们认为这是中国服装行业在融入全球化趋势的必然反映。全球化使各国文化和审美理念频繁互动、碰撞,中国服装设计也在这个过程中吸收借鉴着各种国际元素。但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设计风格。
“新中式”一词近年来频繁出现,但对其内涵的理解还存在着分歧。有人认为新中式应该使用中国传统元素如旗袍、蝉翼袖等,这似乎成为主流印象。但是Shane提出质疑,他认为仅从版型和细节层面应用中国元素还不足以被称为新中式。我也认同这一观点,新中式应该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设计语言,既代表传统文化精髓,也能寄托当代人的精神情感。
在理解新中式设计时,中国元素的使用一直是重点讨论对象。Shane举例说,许多材质、工艺如丝绸、褶皱、缎面都被中国设计师广泛应用,这也构成新中式的特征。此外,一些细节元素如系带也被视为中式特色。这些具体的传统元素确实也常见于新中式设计。
除了元素应用,新中式还应具有表达中国精神的能力。设计师 Qi 指出,新中式的氛围烘托如摄影风格也很重要。他认为新中式应该以中国的文化历史为品牌内涵,并通过设计进行呈现。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新中式提供了新的视角。新中式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体现传统,更应在情感上唤起对中华文明的认同。
在讨论中,一种看法认为新中式设计与设计师国籍无关。中国设计师不一定能设计出好的中式作品,外国设计师也可以尝试中式风格的设计。这主要在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并不由国籍决定。但殷辉Lizzy觉得当代中国设计师对中国文化整体理解还不够深入。所以即使使用了中国元素,也可能难以表达出真正的中式韵味。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试图解析设计中国元素的应用与作品内涵是否存在必然联系。PRADA曾设计过类似旗袍元素的作品,阿玛尼也有中式风格的系列。但是这些作品是否可被视为新中式设计还存有争议。单纯地套用某些中式表面的符号并不等于新中式,因为相比元素使用本身,更重要的是作品能否体现中国文化底蕴。
在探讨中国元素时,我们也思考了如何用中国传统思想指导现代设计。比如儒雅、勤俭等传统美德,以及《周易》中的哲学观念,是否可以作为创作的激发点?这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底蕴,并进行创新性转化,方能为现代设计赋予灵魂。我们不应将传统中式简单等同于某些具体元素,而应采取整体主义的方式,让传统智慧真正渗透于当代创作之中。
我们还讨论了大众审美对设计创新的制约。有观点认为中国学生深受应试教育影响B体育,在创作中难以跳脱“抄袭”的思路。我虽欣赏大色块印花,但也曾认为这种风格不够优雅高级,这也反映出对大众审美的偏见。Shane认为作为设计师,应该自信地坚持个人风格,因为“土俗”对不同人的意义并不一样。这启发我们在创造中应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大胆创新。
当前中国服装设计融汇了各种因素和风格,正处于充满活力的探索过程中。如何在借鉴国际化元素的同时发展独特的本土设计,是我们这一代设计者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充分理解传统文化并创新性地进行变革,是推动中国服装设计迈向世界舞台的重要途径。
1.对“现代性”有“时代性”和“风格性”两个方面的理解,它强调理性、进步,反对迷信和专制,代表一种新颖的审美倾向。
2.吴冠中现代水墨画、向京园林主题雕塑、范文南的中国未来主义设计,都体现了现代性的中国风格,它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探索。
3.受各自教育和文化熏陶,设计师集体风格也存在差异,如中国设计师注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