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潮B-Sports 古老黎锦新光景

      |      2024-12-07 17:08:39

  B-Sports席地而坐,提梭引纬,海南省五指山市的黎锦技艺非遗工坊里,“60后”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传承人刘香兰左手持分经棍将经纱分开,右手持织锦木刀将纬线打紧,一寸一寸编织着密实而华美的黎锦。

  资料图为一位黎族妇女在制作龙被,龙被集黎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之大成。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12月5日,正在巴拉圭亚松森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转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消息传来,刘香兰欣喜万分,“一代代人的接力,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的传承开辟出一条既古老又新潮的道路,让古老黎锦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

  11月28日,海南省东方市的“95后”黎族姑娘符爱娜正在织黎锦。记者 张茜翼 摄

  黎锦古称“吉贝布”,是海南黎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织锦,集纺、染、织、绣于一体,以色彩鲜艳、图案多样、工艺精湛而闻名,距今已有约3000年的历史,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B-Sports。

  “岛夷(指海南岛黎族先民)卉服,厥篚织贝(指棉织品)”,《尚书·禹贡》中的记载显示黎族在战国以前就已掌握棉纺技艺。早在秦汉时期,黎锦被称为“广幅布”,以灿若云霞的色彩和精湛的纺织工艺而成为上贡朝廷的佳品。

  海南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刘冬梅告诉记者,元代是黎锦的兴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著名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将她在崖州生活三十余年所学到的黎族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乌泥泾,并且融合黎汉民族纺织技术的长处,将中国棉纺织技艺提升到新的高度。

  11月28日,海南东方织娘黎锦数字化展厅里,黎族姑娘现场展示黎锦织造技艺。记者 张茜翼 摄

  千百年来,黎族妇女使用生态原料纺成线、踞织腰机织成布、绞缬古法染成色、灿然多色绣成花,将民间传说、农耕场景、日常生活、美好祝福等织进黎锦。“黎锦光辉艳若云”就是古人对黎锦的由衷赞美。

  从“手艺人”变成“守艺人”,刘香兰自编教材,从儿子、儿媳、孙子到亲友乡邻,再到全国各地的手工艺品爱好者,培养了上千名学员。她还带着自己的黎锦作品,到法国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

  黎锦元素原创服饰亮相巴黎时装周系列活动之2025春夏巴黎女装周;与国际服装设计师合作,让黎锦跨界“出海”;邀请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时尚导师培训“织娘”;走进英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进行黎锦文化展示展演……海南为黎锦赋予新的生命力,助力它更好地走向世界。

  “黎锦可以向世界更好地讲述海南故事、展示中国文化。”从意大利留学归来的海南姑娘陈玲宇,尝试将黎锦的传统元素解构与再加工,融入自己的新中式服装设计品牌中,以符合现代审美。在她看来,黎锦与当下流行趋势结合,才能走进更多人的现代生活。

  在海南省东方市,“95后”黎族姑娘符爱娜正积极探索黎锦与其他工艺的跨界结合,并利用社交媒体传播黎锦织造和文创研发,成为新晋网红。

  如今,黎锦搭上文创“快车”,手提包、书签、桌旗、腕表带、耳环、笔记本、改良黎锦服饰等时尚化、潮流化、年轻化文创产品受到市场欢迎。

  11月28日,海南东方织娘黎锦数字化展厅里,各种黎锦元素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记者 张茜翼 摄

  今年10月,海南省东方市黎锦数字化产业基地启动,建设东方织娘数据库、文旅融合示范中心、产品设计研发中心、文化消费体验中心,聚合全球优秀设计力量,推动非遗手工技艺产业数字化转型、黎锦产业可持续发展。

  “基地邀请国内外设计师,针对黎族地区的自然景观、生态物产、手工技艺、历史纹样等信息B-Sports,通过数据化等方式B-Sports,构建东方黎锦文化基因纹样数据研发中心。”东方织娘黎锦数字化展厅负责人宋晓林说,该中心以民族学、中国美学体系为传承根基,以图案学、现代设计体系为再造途径,实现纹样的二次创作,以便于市场化设计应用。

  目前,“东方织娘”数据库收录黎锦手工艺人4000人、黎锦传统美学纹样500余种,通过数据化、产品化、IP化、产业化等方式,为民族指尖产业赋能。在刘冬梅看来,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能够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从而促进其传承和发展。(/张茜翼)